锦田指南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精益求精锤炼“大国工匠”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21-10-02 我要评论

6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向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物艾爱国颁授了无比珍贵的“七一勋章”。这位大国工匠50多年来秉持“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

6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向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物艾爱国颁授了无比珍贵的“七一勋章”。这位大国工匠50多年来秉持“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的信念,至今依然奋战在焊接工艺研究和操作技术开发第一线,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是当代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工匠技艺世代传承的价值理念,也是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

方寸之间 千锤百炼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如艾爱国一样,在我国广大一线技术工人中,涌现出一大批以苦为乐、勤学技术、苦练本领、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高技能人才。正是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做支撑,他们用巧手造就“慧眼”卫星遨游太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深探万米海底、“复兴号”高铁疾驰南北、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科学和技术密不可分,再高端的技术、再先进的设备、科技含量再高的产品,都离不开技术工人操作生产。

工匠精神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一样,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成长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开放的每个时期,并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被赋予更多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

新一代产业工人不负众望,在“蓝领专家”孔祥瑞、“工人教授”窦铁成、“知识工人”邓建军、“杰出工匠”艾爱国等领军人物的引领下,技艺高超,能人辈出。

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在这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重大工程项目中,梅琳每天都在面临挑战。她是国内为数不多可以吊装巨型精密装置的起重机司机,需要在不足两平方米的驾驶室里,通过3个操纵杆将堪称世界之最、重达2300吨的转子吊入发电机坑位,移动距离最小的时候,必须控制在1毫米以内。“这个岗位很孤独,但热爱可以克服困难。成百上千上万的零部件,经过我们的手,慢慢填坑实现了并机发电,这是自己对建设国家重大工程一种价值的体现。”梅琳说。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所在。它对技术工人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需要不断提升技艺、产品、质量,甚至达到“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境界。

党的十九大代表、“80后”周皓是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一名钳工。他在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机械制造公司工作期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钳工本领,仅用手触摸就能感知头发丝1/16粗细深度的痕迹。手工加工两个配合在一起的零部件,接缝处不透水。在工作调动到参与深海科研设备安装后,技艺要求更加精湛。“但我可以自豪地说,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无论遇到何种‘疑难杂症’,只要经过我的手,就能得到圆满解决。我至今仍保持着零件加工制作零失误的纪录。”周皓说。

一技之长 能动天下

“技能强则中国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刻表明,培养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支撑、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当务之急。

20多年来,我国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580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近30%。但是,高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培养、使用等方面,与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前不久公布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提出,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改善劳动力要素质量,建设一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具备较高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结构比较合理的劳动者队伍。

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以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为牵引,大规模多层次培育技能人才。具体目标为,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30%,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个至3个百分点。

新的时代需求丰富了劳动的内涵,使工匠精神成为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升华,强调了在技术上的不懈追求。从不同行业涌现出来的大国工匠身上,我们能发现他们最闪亮的共同之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些特征不仅仅是高技能人才群体美好的品质,更是广大劳动者在不同岗位长期积淀形成的心无旁骛钻研技能的专业素质、持之以恒力求完美的职业精神。

“我为自己是一名钢铁工人而自豪,钢铁大熔炉就是我铸梦前行的起点,从工艺生产线的突发停机异常,到液压系统的跳电幽灵故障,哪里有解决不了的急难险情,哪里就有我的身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人金国平是一位令外国专家都折服的中国工人专家,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使他先后6次主持炼钢重大机组技术改造工程,保持着重大工程热联动试车零失败的纪录。

中国钢铁工业要由大变强,关键在绿色制造、精品制造和智慧制造。如今,金国平正带领工作室团队开展攻关,开发了一系列节能环保和智慧制造项目,改变了钢铁行业“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以一技之长,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薪火相传 能人辈出

如今,全社会正在兴起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崇尚精益求精的社会风尚。为培育更多大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需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鼓励技能人才把职业作为事业,把谋生与实现自我价值融为一体,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赢得未来。

弘扬劳动价值,要让技能人才享有应得的社会认同和尊重。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着手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专门面向企业生产科研一线从事技术技能工作并具备相应条件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比照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相关待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第十五届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评出的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包括金国平在内均为高级技师,平均年龄约48岁,距离他们退休还有十几年。设置特级技师,有助于打破他们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天花板”问题,进一步畅通高技能人才向上发展的通道。

成为特级技师,不只是一项个人荣誉,更负有艰巨使命。特级技师在承担技术技能革新、工艺流程改进、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外,还要在带徒传技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大庆油田有一个“刘丽工作室”。2011年8月成立至今,工作室成员发展壮大到531名,工作领域涵盖35个工种,已培训技能骨干1.5万余人次。“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直引领我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前行,让我成为一名高级技师。”刘丽说,“我也传承了中国石油(601857,股吧)‘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根据每个学员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技能提升方案,以独特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带出精兵。”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刘丽工作室”研发革新成果1048项,获国家专利174项,推广成果5000余项,创效1.2亿元,成为企业创新的“孵化器”,培养人才的“练兵场”。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社会文化需要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精品和佳绩,展现价值和作为,收获幸福和快乐,应当成为每一位劳动者的共同心声和普遍追求。(经济日报记者 敖 蓉)

(责任编辑:符仲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祖国颂】同升一面旗 共祝祖国好

    【祖国颂】同升一面旗 共祝祖国好

  • 守护动植物王国的司法盾牌

    守护动植物王国的司法盾牌

  • 期待两岸融冰!朱立伦能开启两岸新局面吗?

    期待两岸融冰!朱立伦能开启两岸新局面吗?

  • 宁吉喆出席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十五周年座谈会强调接续奋斗 砥砺前行 为国家宏观调控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优质调查服务

    宁吉喆出席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十五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