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系列高端访谈】
作者: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明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继承与创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为今后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前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最近热播的《跨过鸭绿江》《山海情》等优秀影视作品,其要义就在于展现出了中华儿女英勇顽强、不畏艰难困苦的伟大精神,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向前。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继承与创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首先是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文化强国,不仅要立足于全球视野,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也要注重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民族分布状况、历史文化渊源等局部差异,促进文化全面发展。其次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要把握时代需求、适应时代变化、回应时代之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提供不竭动力。最后,要处理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提升我国国际形象的有效途径,坚定文化自信是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底气。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研究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有效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引进来”是在批评、借鉴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先进文化的精华,实现文化融合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抓落实。实现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要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而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特别是对于文化从业者来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还可以在以下三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是目前我国文化基因的萃取能力、文艺创作能力、文化创新能力等距离文化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是提高文化安全意识,建设文化应急管理体系。文化安全关系国家生存发展,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文化领域的治理体系是否完善、治理能力是否达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领域深层次结构矛盾不断凸显。面对诸多风险的不确定性,要树立文化安全意识,提升文化领域应对风险的能力,依托新技术筑起“文化护城河”,为文化安全保驾护航。
三是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当前,我国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平台、载体建设,但不可否认,我们在文化出海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如文化产品竞争力不足、文化产品表现形式单一、文化传播面临“文化折扣”等问题。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研究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有效方式,形成能与国际交流的对外话语体系,努力提高对外文化贸易的竞争力,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形成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
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铸魂立心、以人为本、融合发展、彰显胸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行稳致远,需要重点遵循四条主线。
铸魂立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此,要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其更广泛地融入生活各个方面,贯穿于整个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之中。
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蕴含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必须坚持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利。坚持文化惠民理念,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性措施。精准把握人们现实文化需求,要从提升存量、做强增量方面出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实现形式。
融合发展:提升现代文化产业竞争力,引领消费新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要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让更多的创意产品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以文化消费带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彰显胸怀: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作为精神桥梁和纽带能够凝聚共识,汇聚民心。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以自信的姿态和宽广的胸怀与世界不同文化广泛交流,参与对话,以相互尊重为前提共同学习,在包容中共同发展。
扫描二维码 了解更多内容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0日 04版)
[ 责编:田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