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锦田指南 > 正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 | “上班族”开庭不便怎么办?北京金融法院开办午间法庭、夜间法庭

发布时间:2021-12-09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王晨婷)12月8日上午,北京金融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发布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整体工作情况及具体成果成效。

据了解,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北京金融法院坚持开门整顿,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立足北京金融法院职能定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年9月,北京金融法院向社会通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14个重点项目。截至目前,落实重点项目的24项举措已经全部完成,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北京金融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艳红表示,该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要围绕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金融审判机制体制创新等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开办午间法庭、夜间法庭,有效解决了“上班族”工作时间开庭不便问题。午间、夜间法庭运行以来共审理案件138件,服务当事人358人次,获得了诉讼各方的一致好评。集约送达中心建成以来,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智能的送达服务,累计送达10132次,协助审判庭生成电子文书1117件,同步设立执行送达专项小组,极大缓解了“送达难”问题。

此外,通过在立案大厅设立“特殊群体现场立案窗口”,累计接待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280余人次,为当事人提供耐心、细致、周到的诉讼服务。建立当事人诉讼权利和重要事项一次性、全流程告知机制,有效保障当事人知情权、减轻当事人诉累,拓宽群众监督途径。截至11月底,以电子送达及现场送达方式总计向5712位案件当事人发送廉政监督卡及三个规定告知书、权利清单等。

李艳红介绍,通过成立金融法治普法宣传队,该院深入街道社区、养老中心、学校等10余家单位开展普法活动,开办“融小法课堂”线上普法专栏,与新华社视频部合作推送,阅读量均破百万,有效提升公众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建立12345接诉即办快速应答机制,完善12368热线工单回复机制,有效解决群众联系法官难问题。通过立审执协同联动机制,会商各类案件110余件,案件平均审执周期仅62.59天,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优质高效的司法需求。以个人信息数据保护法出台为契机,强化对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调研形成“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报告。成立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专业化审判团队,积极开展审判实务研究,为相关案件审判提供专业支持。

据了解,北京金融法院还完善了诉讼服务智能化平台建设,为当事人提供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诉讼服务。截至目前,诉讼服务智能化平台累计服务当事人千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在法院信息化建设中的获得感。深化“一站式”金融多元解纷机制建设,9月成功化解了一起标的额为6000万元的新型证券上市保荐合同纠纷,从收案到办结仅36天,为当事人节省诉费30余万元。目前,也有多起案件已经或者准备进入多元解纷程序,标的额累计超6.8亿元。建立、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站,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定制化司法服务。开发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并在近期审理的一起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中实际运用,相关操作全程线上、无纸化进行,极大便利了投资者维护自身权益。建立证券查封、扣押、冻结电子平台,积极推进线上协助执法对接机制,共使用系统开展查询、冻结工作30余次,冻结的股票21亿余股。创新涉金融非诉强制执行案件办理机制,将非诉强制执行由“二次申请”变为“一次申请”,已有15件非诉执行案件通过“一次性”申请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审理、执行周期由15天缩短为5天,大大提升了审执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吕彩霞、田春艳,北京市人大代表朱建岳、陈稹、胡浩、覃珊通过线上方式参加新闻通报会。通报会结束后,与会人大代表又通过在线会议的形式为北京金融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建议。

北京金融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牛晓锐表示,接下来北京金融法院将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常抓不懈,在健全党建引领机制以及“院庭长走流程”“百名党员解百题”“我为基层解难题”等方面不断发力,着力破解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