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人保障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天气预报精确到分钟级
发布时间:2021-07-0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新京报讯(记者 李玉坤 实习生 王景曦)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已经圆满落幕,其中,气象工作者们作为幕后工作者之一,通过精准科学的天气预报工作,保障了天安门庆祝大会、鸟巢文艺演出的如期进行。
6月中下旬至7月初,正值华北强对流和高温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的时期,这段时间北京天气形势异常复杂,预报服务难度非常大。庆祝活动所需要的精确到具体点位、具体时间段的精细化天气预报,其难度更是超乎想象。
首席预报员、中央气象台专家组组长张芳华说,在这次气象保障服务中,大家都希望尽可能消除预报的不确定性,“为了讨论一个预报问题,预报员们有时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下班,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有很多人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牺牲休息时间,查阅资料、研究天气、风雨无阻参加天气会商。”
4月26日,天安门地区观测设备建设工作启动。叶芳璐 摄
北京汛期天气多变,给预报工作带来挑战
对于参加过多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的预报专家来说,今年对建党百年庆祝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仍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6月1日北京进入汛期以来,天气变幻莫测。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而建党百年文艺演出和大会在6月底、7月初举行,恰好处于北京主汛期中,这就意味着这个时间段内将有各种频发的灾害性天气,这给预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以往的气象保障服务中,像九三阅兵在9月3日,建国70周年的庆祝活动在10月1日,这都是在北京汛期之后,重大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概率较小。”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介绍。
除了时期上的挑战,北京地区三面环山地形、超大城市复杂下垫面等因素也影响着对天气的精准预报。在这种背景下,气象预报员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给出精确点位、精确时间的预报。
此外,以往的重大活动中,预报专家们只需要盯着一个“点”,但这次却要同时关注天安门和鸟巢。“这两个地方的两场活动举行时间不同,对气象条件又各有不同的高需求。在汛期同时做好两场活动的气象预报,是非常大的挑战。”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介绍。
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赵玮说,她参与的6次活动现场气象保障就充分体现出北京6月底天气的特色。鸟巢文艺演出的3次现场保障时间分别是6月22日、25日和28日,在这期间,高温晴晒、雷阵雨、短时强降雨竞相登场。“25日北京地区出现雷电、短时强降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演出因雷雨和大风暂停半个多小时。”赵玮说。
天安门庆祝大会的3次现场保障时间分别是6月12日、26日和7月1日。12日天安门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26日出现小阵雨,6月30日到7月1日庆祝大会期间天气尤其复杂,30日夜间雷阵雨、1日上午零星阵雨、1日下午雷雨大风。“天气复杂多变,预报难度大、保障任务重、现场服务压力大。”赵玮总结。
6月8日,北京市气候中心会商研判庆祝大会期间天气气候趋势。叶芳璐 摄
精准预报,真实降水时间与预报仅差3分钟
为了应对和解决上述难题和挑战,在7个月前,北京市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在京部队、科研院所及民航部门的35位预报专家组成了“最强阵容”预报专班,这也被在天安门、鸟巢现场进行保障服务的预报专家称为“大本营智囊团”。
从2020年11月开始,预报专班对近20年天安门地区“7.1”前后高影响天气类型、预报难点等进行分析。尤其针对2010年-2020年的6月20日至7月5日,进行了历史176天逐日天气分析统计,“通过分析过往天气资料,凝练出这个时期典型的天气系统和预报关键点。不断反复深‘抠’细节后,大家才能逐渐对目标区域情况了然于胸。”
除了前期的资料分析工作,气象工作者们也要实地踏勘天安门、鸟巢观测环境,对各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玮在活动现场进行驻场服务保障,要不定时开展各类天气现象观测,密切与气象台后方专家团队“大本营智囊团”保持电话会商,及时报告最新天气情况、服务需求。“在鸟巢文艺演出时焰火燃放关键时间节点,我们要及时报告精确到分钟级的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预报。此外,还有天安门地区晴热高温天气下人群体感舒适度和不同材质座椅暴晒后温度变化等精细化温度预报服务等。现场服务人员通过实地感受和了解,及时将需求信息反馈给气象局,提示专家团队在天气会商和服务中重点关注并给出防范建议。”
服务的精细不只体现在人性化的细节上,还体现在预报时间的精准上。赵玮回忆起在天安门的气象服务现场保障中,一共经历了三次降水。30日夜间是庆祝大会的准备时段,现场气象保障人员发布预测:“雷阵雨将于20时30分开始,21时结束,降雨量在10毫米以内,伴有6级以上大风,风大雨急,雷电过程明显,需要防雨防雷。”气象指挥部立即调度各个部门采取防范措施,20时33分雷阵雨如约而至,21时03分降水戛然而止。
庆祝活动越来越近,对于气象预报员来说,一片云也能让人揪心。1日上午活动前期,北京西部地区有降雨云团快速移动,现场保障人员和“大本营智囊团”会商后,做出9时左右天安门将有零星阵雨的判断。“雨量不超过0.1毫米,持续时间不足10分钟,不影响活动正常进行。”赵玮介绍,得出这个结果后大家不敢松懈,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确保庆祝大会各项活动如期进行。
6月10日,中央气象台和北京市气象台会商研判天安门地区第一次预演天气情况。叶芳璐 摄
长中短期预测互相配合,科学预测精准预报天气
今年2月份,国家气候中心为了保障建党百年的庆祝活动如期进行,成立了专项的预报保障团队,陈丽娟是保障团队首席预报员。她表示,气候分析在天气预报之前,是得出精确天气预报的基础,“中国气象局对重大活动进行气象保障服务的策略非常好,就是长中短期预测结合,‘长’就指的是气候预测。”
陈丽娟介绍,一般在重大活动的几个月甚至半年之前,她和同事们就要先提供气候背景分析以及气候趋势展望。为了给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提供更好的气象保障服务,国家气候中心在去年10月份参加了北京气象局组织的第一次气候背景分析,今年1月份提供了第一次针对目标预测时段的预测展望。
准确预测出6至7月份的夏季气候趋势,这给此后的天气预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背景条件。从冬季开始,陈丽娟和同事们就对今年影响我国的大气环流特征等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今年影响我们国家夏季气候的东亚夏季风是比较强的,我国北方降水会偏多,华北北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10%左右,这个结果显示,气象保障会有很大的难度。”
环流形势的阶段性调整成为气象预报员们“不幸之中的万幸”。在6月20日左右,长期预测与中短期预测正在工作交接时期,陈丽娟介绍,气候预测的各位工作人员分析得出,在6月26日左右,长江中下游附近梅雨较强,这样的环流形势不利于北方出现持续性降水。“这有利于我们气象预报员把握时机,做好服务。从大的背景上讲,是在复杂的气候形势中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条件。”
首席预报员、中央气象台专家组组长张芳华表示,中央气象台发挥在中长期天气预报方面的技术和人员优势,承担了此次保障活动全部中期天气会商的组织工作,提前10天左右对6月下旬到7月初天气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做出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的预判。
同时,张芳华和同事们也积极参加了北京市气象台组织的多种形式的天气会商,在短期和短时临近预报时效对演练期间和正式活动期间的高影响天气做出较准确的判断。“此外,我们还主动对接北京市气象局,开展预报技术交流、及时了解活动需求,力争做到预报精准、服务精细。”
陈丽娟认为,根据中国气象局的部署,进行长中短期预测的预报员们互相配合,才能科学地完成使命。“如果提前两周就去进行逐日、逐小时的预报,这是不可能的,整个预报保障服务中,需要由粗到细,由远到近,逐步精准。”
陈丽娟感慨,为了这次庆祝活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即使通宵工作、周末节假日不休息也要确保工作进度。“大家都是为了庆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欣慰的是我们的预测报告与6月底7月初的天气形势基本吻合,我虽然身为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自己也同样因为参加了建党百年的气象保障工作感到自豪。”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实习生 王景曦
编辑 张磊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