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可能有这么一种感觉:天天都上班,公司对我来说,应该是除了家庭以外,最熟悉的一个场合。可是,又感觉到自己对它还不是很了解。
公司不是你的家白条绑定微信一次最多刷多少
让你说出到底是哪些不了解,又说不出,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在职场上有一个常识:公司不是你的家,我们对于公司来说,永远是弱势地位。分配利益,你永远是被放在后排;对抗风险,你永远是被推向前列。
一个不了解公司本质的职场人,大概率是没办法处理好这个合作博弈关系的。了解公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实并不简单,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做过企业,也没做过企业高层。
了解一个东西,最快速全面的手段,是用“上帝”视角。这并不是一种很高深的技能,每一个普通人都天然地会。比如说,当我们看电影的时候,看到一半,往往比电影中的主角能够提前猜测到未来走向。我们相对于电影中的主角来说,就是用了“上帝俯视”视角。
这种“上帝俯视”视角,是有心理认知的原理:
人的心理生来具有“闭合”倾向,“自组织”倾向。即把散乱的观察信息组织在一起,形成某些联系,构成某种意义。有的人能够保持客观,通过不断扩大自己观察范围来满足这个要求。但相当多的人并不具有这样的自觉性,他们只是靠想象,臆测来弥补观察的不足。
从这个心理常识,我们就可以理解一部好的电影,真正好在什么地方?就是导演会将一些散乱的信息,进行刻意组合,帮助和引导我们的理解,让我们很容易形成这种“上帝俯视”视角。我们就会觉得这个电影很好看,很爽。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会这种俯视视角,但没有电影导演这种外力的帮助。所以需要一个主动地、刻意地思考和训练。最主要的就是思路就是:“用集中清晰的视角,通过有限的观察,得出真正有意义的脉络关系结论。”大致有以下3个俯视角度:
第一个俯视,用俯视的角度看公司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幻想,我们是以俯视的角度来看整个公司。
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
是天花板。
最大的天花板就是整个公司的天花板,也就是公司的未来发展潜力。这个对于我们个人的长期发展来说,是特别关键的一个因素。你不可能突破公司的天花板,这是你的发展上限。
公司的天花板,大概可以从这3个因素简单判断出来:
第一个是天时,公司所在行业,是否是风口行业。“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种判断,可以从资本市场和风投行业的趋势和判断标准进行借鉴。看一看,普遍的高估值和比较容易融到资的行业和企业是哪几种?你所在的公司是不是在这个范围内?
第二个是地利,公司是否有自己的独特的“护城墙”?护城墙的概念来自国外著名投资家巴菲特。以下这些是企业最强大的“护城墙”:
1、品牌和专利,这些都受到法律保护,别人难以利用;2、顾客忠诚度,顾客对公司或产品有强大的情感联系,对手难以撬动;3、平台优势,这个比较容易理解,现在一些网络巨头搭建的平台,别人就难以竞争;4、成本优势,有些企业能够通过地理优势、流程优化、集中资源等手段,形成别人难以模仿的价格优势
最后一个是人和,因为我们是用俯视的角度,所以,重点就是公司的人事制度和企业文化。最主要的就是:制度的平衡性。平衡性好的公司,你大部分日常行为的标准都可以找到制度依据,不需要去过多的个人猜测,你在这个公司就比较省心。一句话,就是:没有过多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