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些擅长于在市场历史中发现一些独特规律的投资者,才不至于在潮水退去后裸泳。
搜狐风雨之中锚定白条取现失败但有额度
今年以来,中概股里的互联网公司们渡过了一个魔幻的春夏。疫情、“预摘牌名单”等逆风叠加估值回归,这趟下坡路几乎每只互联网股票都走了一遍。
互联网行业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在各路巨头身上特别明显,被淋湿的其他公司往往被一句“行业整体来看”匆匆带过。
5月16日,发布了2022年Q1的财报,总收入1.93亿美元,净利润900万美元,均超出此前预期。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还能实现盈利确实不容易。
尽管外界对这份财报有各种解读,但“被低估”却形成了市场的一种普遍共识,而此时恰逢中国正在走出“至暗时刻”,迎来估值修复的“拐点”。
历史的指针
我们所追寻的“规律”往往掩藏在历史之中。
2015年8月24日,在经历连续三月大幅下跌后,在美上市中概股遭遇了史上“最悲惨的一天”,中概互联网指数ETF(KWEB)单日跌幅高达7.44%,当天在美国三大交易所挂牌的201只中概股当中,共有163只出现下跌。
出于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海外机构投资中概股的信心前所未有的下降,在此后长达数月,中概股都处在低位震荡,CEO张朝阳当时在与投行分析师的接触中这样总结道,「股价被严重低估,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公司的估值长期偏低」。
在这之后,张朝阳也用实际行动支持了这个观点,同年12月17日,宣布收到来自公司董事长兼CEO张朝阳增资要约,股价逆市大涨9.13%,而这一件事也成为中概股悲观市场情绪的拐点。
紧接着的12月18日,奇虎360达成中概股当时最大规模私有化交易;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光伏企业天合光能也向外界释放了启动私有化的信号;两家公司成功回归A股,后来也成为了中概股估值提振的导火索。
2019年8月5日,在经历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之后,中概股经历温和反弹之后,在这一天遭遇了黑色星期一,中概互联网指数ETF(KWEB)收跌5.46%,创下近半年内最大单日跌幅。
中国宏观环境的阶段性下行,再一次成为海外机构抛售中概股的理由,但危机之中也酝酿着机会。随后不久,中国移动互联网却迎来了腾飞的契机,工信部同时向三大通信运营商发放了5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元年,在线游戏、视频等多个行业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增长红利。
移动互联网红利的出现,某程度上也让“涅槃重生”,这其实也是中国互联网迎来蓬勃生机的一个起点。
在当年公布的二季度财报中,营收虽然仍然同比下滑,但环比已能实现10%的增长,媒体和视频的亏损也大幅收窄,而在此后的第四季度,更是打破了过往持续亏损的局面,实现了自2015年Q4以来的首次季度盈利。
同年的11月26日,阿里巴巴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首个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突破4万亿港币,超过3.2万亿的腾讯。阿里的回归,不仅带动了更多美股科技龙头企业回归,也让中概股迎来了波澜壮阔的2020年。
KWEB月线图(来源:同花顺)
抛开种种表象,回到问题的内核:是否与中概股互联网同频共振?
搜狐是中概股互联网的晴雨表?
回顾2015年和2019年所面临宏观环境,作为一家中概股无法抵抗时代洪流,从的“被严重低估”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涅槃重生”,确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中概股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果对早期中国互联网行业做一个盘点,不难发现经典的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广告、游戏、视频、电商。